又到了中華民國萬萬稅的日子
每年的這個時候,難免會聽到一些聲浪,抱怨著為什麼要繳稅?
出了社會後,每個上班賺錢的日子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打拼
但卻每年都要被政府課走一部份自己辛苦工作賺來的錢總覺得不太甘願
到底為什麼要繳稅呢?稅金的實際作用是什麼?
我用不一樣的角度來反問你
如果今天你家外面的馬路被地震震壞了,你要出錢修理嗎?
不可能嘛!一定是政府出面處理
那修馬路的錢要從哪裡來?
答案就是,納稅人所繳的稅金
有課稅制度,政府才有錢進行各項公共事務的支出
為了讓我們可以享受到的更好的生活品質
因此,政府向納稅人強制徵收稅金,由國民繳交的稅金來支付公共開銷
這就是為什麼要繳稅的原因,以及稅金的實際用途所在
我要繳稅嗎?綜合所得稅怎麼算?認識免稅額及扣除額
出了社會後開始上班工作,只要有賺到錢,就一定會有繳稅的問題
也就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綜合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指的是一整年下來的各種所得
包括薪資、利息、股息、租賃、財產交易、機會中獎等
綜合所得稅怎麼算?先算綜合所得淨額,再算稅率
《公式一》
年綜合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標準or列舉擇一)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薪資扣除額
 ̄ ̄ ̄ ̄ ̄ ̄ ̄ ̄ ̄ ̄
= 綜合所得淨額
《公式二》
所得稅計算方式:
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所得稅
介紹2020年度的免稅額及扣除額
2020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與扣除額 | ||
---|---|---|
項目 | 條件 | 金額 |
免稅額 | 一般 | 88,000 |
年滿70歲 | 132,000 |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 | 120,000 |
有配偶者 | 240,000 | |
2020年度綜合所得稅特別扣除額 | ||
項目 | 條件 | 金額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納稅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 200,000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納稅人申報扶養 5 歲以下之子女〔民國103年(含該年)以後出生〕 | 120,000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 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的子女 | 25,000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每戶每年以27萬元為限 | 270,000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 納稅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符合者 | 120,000 |
《補充一》
「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二擇一
標準扣除額是固定金額,且不需要繳附任何單據,單身者12萬/有配偶者24萬
列舉扣除額分為6大項
●捐贈
●醫藥及生育
●人身保險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房屋租金支出
●災害損失
列舉扣除額 項目 金額限制 備註 捐贈 綜合所得總額20% 若捐贈對象為「政府機關」則無金額限制 醫藥及生育 無金額限制 受有保險給付部份不得扣除 人身保險 每人24,000 全民健保不受金額限制 二 選 一 購屋借款利息 每戶30萬 每一申報戶,以一屋為限。 有申報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者,應在購屋借款利息中減除,再將餘額列舉扣除 房屋租金支出 每戶12萬 有申報購屋借款利息者,不得扣除 災害損失 無金額限制 受有保險賠償或救濟金部份,不得扣除
《節稅技巧一》
● 仔細清查「列舉扣除額」項目是否齊全?
● 比較「標準扣除額」與「列舉扣除額」何者較高?
只要你的列舉項目金額合計起來超過12萬,當然選擇列舉扣除額來幫你節稅
若列舉項目總額沒有超過12萬,則用標準扣除額12萬來計算
但要列舉扣除就必須提出證明
以前都要花一整年的時間來搜集過去一年的所有收據
捐款、醫藥費、保險費收據、租屋收據or購屋貸款利息收據等
現在用「網路報稅」可以自動查找下載一半以上的資料
缺漏的部份再自行列舉就可以了,方便很多
若是租屋族一個月的房租超過1萬塊基本上就可以直接選擇列舉扣除了XD
《補充二》
「薪資特別扣除額」或「薪資必要費用」二擇一
薪資特別扣除額也是固定金額,為20萬
薪資必要費用分為3大項
●職業專用服裝費
●進修訓練費
●職業上工具支出
2020年度綜合所得稅薪資扣除額 | |||
---|---|---|---|
項目 | 薪資特別扣除額 | 薪資必要費用(每項限收入的3%) | |
薪資特別扣除額/薪資必要費用 | 200,000 | 職業專用服裝費 | 該收入3% |
進修訓練費 | 收入3% | ||
職業上工具支出 | 該收入3% |
薪資必要費用一般人比較不熟悉,大概說明一下
現在網路發達,網紅、模特兒越來越多
因為工作產生的必要費用支出的部份可以列舉扣除
《節稅技巧二》
● 比較「薪資特別扣除額」與「薪資必要費用」何者較高?
薪資必要費用的金額限制為收入的3%,年收入超過223萬的人可以試算看看
若三項合計有超過20萬就可以選擇薪資必要費用項目來扣除
《注意》
三項必要費用的限額並不是全部都是以薪資收入總額3%來計算
「職業專用服裝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這兩項是以從事該職業的薪資3%計算
舉例來說
若你從事模特兒薪資收入為150萬,並為此購買專用表演服
假日兼職授課薪資收入為100萬,並為備課購買書藉,且有參加進修課程
那麼你的薪資必要費用算法如下
職業專用服裝費 | 150萬×3%=4.5萬 | 合計共15萬 |
進修訓練費 | 250萬×3%=7.5萬 | 合計共15萬 |
職業上工具支出 | 100萬×3%=3萬 | 合計共15萬 |
以這個例子來說,雖然年收入超過223萬,但薪資必要費用卻沒有超過20萬
要選用薪資必要費用扣除的話一定要小心算清楚唷
《補充三》
基本生活費差額
財政部公告108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75,000萬元
納稅者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
意思是指
基本生活費總額超過上面所有減項的總合的部份,可以從綜合所得稅中扣除
而超過的部份即為基本生活費差額
這邊給大家舉個例子應該會更好理解一點(資料來源:財政部台北國稅局)
對象 免稅額 一般扣除額(標準扣除額)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教育學前特別扣除額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數 基本生活費總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 單身 8.8 12 1 0 0 0 0 21.8 17.5 0 頂客族 17.6 24 2 0 0 0 0 43.6 35 0 四口之家 (含大專院校1人) 35.2 24 4 0 2.5 0 0 65.7 70 4.3 六口之家(含大專院校、5歲以下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52.8 24 4 0 2.5 12 12 107.3 105 0
有顏色的部份是左邊所有減項的總合
基本生活費總額有超過的只有第三個家庭(四口之家)
超過的部份為70萬–65.7萬=4.3萬(大於0)
這4.3萬就可以列入扣除
介紹到這邊終於可以進入主題了
如何試算自己的綜合所得稅?
下面會直接舉例子計算給大家看
先複習一下綜合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公式一》
年綜合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標準or列舉擇一)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薪資扣除額
 ̄ ̄ ̄ ̄ ̄ ̄ ̄ ̄ ̄ ̄
= 綜合所得淨額
《公式二》
所得稅計算方式:
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所得稅
《所得稅級距表》
所得級距簡單來說就是區分大家的收入等級,收入越高所得稅就越高
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
0-54萬 | 5% | 0 |
540,001-121萬 | 12% | 37,800 |
1,210,001-242萬 | 20% | 134,600 |
2,420,001-453萬 | 30% | 376,600 |
4,530,001以上 | 40% | 829,600 |
《範例一》雙薪家庭、無小孩
假設陳先生薪資年收入80萬元、太太薪資年收入60萬元,無其它收入來源
綜合所得稅計算表(單位:萬元) 項目 公式計算金額 基本生活費總額 免稅額 8.8 × 2人 = 17.6 17.5 × 2人 = 35 標準扣除額 24 特別扣除額 身心障礙 0 幼兒學前 0 教育學費 0 儲蓄投資 0 長期照顧 0 基本生活費差額 35 – 17.6 – 24 – 0 = –6.6 小於0,所以不可扣除 薪資扣除額 20 × 2人 = 40 綜合所得總額 80+60=140 綜合所得淨額 (80+60)– 17.6 – 24 – 0 – 0 – 40 = 58.4
綜合所得淨額為58.4萬
對照所得級距表,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
(540,000 × 5%)+〔(584,000–540,000) × 12%〕 = 32,280
或是你也可以這樣算
584,000 × 12% – 37,800 = 32,280
《範例二》雙薪家庭、有一個唸小學及一個唸大學的孩子
假設陳先生薪資年收入80萬元、太太薪資年收入60萬元,無其它收入來源
綜合所得稅計算表(單位:萬元) | |||
---|---|---|---|
項目 | 公式計算金額 | 基本生活費總額 | |
免稅額 | 8.8 × 4人 = 35.2 | 17.5 × 4人 = 70 | |
標準扣除額 | 24 | ||
特別扣除額 | 身心障礙 | 0 | |
幼兒學前 | 0 | ||
教育學費 | 2.5 | ||
儲蓄投資 | 0 | ||
長期照顧 | 0 |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70 – 35.2 – 24 – 2.5 = 8.3 | ||
大於0,所以可以扣除 | |||
薪資扣除額 | 20 × 2人 = 40 | ||
綜合所得總額 | 80+60=140 | ||
綜合所得淨額 | (80+60)– 35.2 – 24 – 2.5 – 8.3 – 40 = 30 |
綜合所得淨額為30萬
則所得稅為
300,000 × 5% – 0 = 15,000
《節稅技巧三》
● 透過扶養親屬可達到省稅效果
由上面兩個範例可以知道,雙薪家庭有扶養子女時
可以享有子女的免稅額與基本生活費總額的稅務優惠
同樣的道理,扶養父母也是一樣
《範例三》範例二的陳先生,若再申報扶養75歲的爸爸
所得稅計算結果如下
綜合所得稅計算表(單位:萬元) | |||
---|---|---|---|
項目 | 公式計算金額 | 基本生活費總額 | |
免稅額 | 8.8 × 4人 + 13.2= 48.4 | 17.5 × 5人 = 87.5 | |
標準扣除額 | 24 | ||
特別扣除額 | 身心障礙 | 0 | |
幼兒學前 | 0 | ||
教育學費 | 2.5 | ||
儲蓄投資 | 0 | ||
長期照顧 | 0 |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87.5 – 48.4 – 24 – 2.5 = 12.6 | ||
大於0,所以可以扣除 | |||
薪資扣除額 | 20 × 2人 = 40 | ||
綜合所得總額 | 80+60=140 | ||
綜合所得淨額 | (80+60)– 48.4 – 24 – 2.5 – 12.6 – 40= 12.5 |
綜合所得淨額為12.5萬
則所得稅為
125,000 × 5% – 0 = 6,250
陳先生原本須繳納 15,000 的所得稅額
透過扶養親屬省下 8,750 的稅金
若爸爸又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則所得稅降為 2,550元,可以再省 3,700 元的所得稅
《節稅技巧四》
● 檢查「特別扣除額」是否還有可申報的項目
看完以上三個範例後
應該都知道如何計算自己的綜合所得稅,並了解掌握報稅技巧的重要性了吧
建議大家在報稅之前,可以自己先進行多種試算
找到最佳的報稅方法來達到省稅的效果唷 ^_^